联系我们

  •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 400-8030-778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周刊5.28
发布者:VAUBOW(沃邦)润滑油  点击:3664

目录:

 [宏观经济动态]

全国就业人员增至7.67亿 养老金收不抵支被否定

1至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1.4%

 [汽车行业动态]

冲破跨国公司阻力  安全气囊国标有望年底出台

汽车经销商突破两万家  车企扩网或影响盈利

2013汽车品牌价值  丰田位居十大品牌第一

 [ 润滑油行业动态]

无锡破获特大制售假冒壳牌和美孚等品牌机油案

[宏观经济动态]

全国就业人员增至7.67亿养老金收不抵支被否定

2013-5-28  《人民日报》

27日公布的《201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去年底,我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3.6%,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30.3%,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6.1%,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生力军。

 

去年以来,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表现不俗。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6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55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8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全年全国共帮助5.86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2012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为2290元,比上年提高241元,增长11.8%。

 

社保基金、特别是养老金“收不抵支”的传言再次被否定。2012年全年五项社会保险(不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28909亿元,比上年增长4866亿元,增长率为20.2%。基金支出合计22182亿元,比上年增长4127亿元,增长率为22.9%。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20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征缴收入16467亿元。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648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15562亿元。到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达23941亿元。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04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36万人。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543万人。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面开展国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年末国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83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187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13075万人。

 

统计公报还显示,201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履行公共人事管理职能,公务员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聘用制度推进范围继续扩大,基本实现全覆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初步入轨,全国事业单位岗位备案核准率超过90%,其中,中央事业单位达到92.4%,地方事业单位达到90.7%。截至2012年底,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全覆盖。

 

2012年末,全国共建成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260余家,其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地方政府共建创业园41家,入园企业超过1.7万家。

 

1至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1.4%

2013-5-27  新华网

5月27日电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报告,1至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为16106.9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比1至3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

 

其中,4月份当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366.8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3月份提高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于建勋博士认为,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总体较为平稳。4月份利润增速与生产和销售增速基本相当,利润增速比上月加快主要受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三个行业的拉动,当月新增利润金额主要集中在这三个行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于建勋分析指出,4月份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煤炭价格持续下降,发电成本降低;汽车制造业利润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市场需求较好,企业销售增长较快,尤其是新车型市场销售较旺。

 

统计显示,1至4月份,在全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0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8个行业利润同比减少,3个行业由去年同期亏损转为盈利。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增长38.6%,汽车制造业增长12.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4.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2.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下降7.9%;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由去年同期亏损转为盈利。

 

1至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4177.6亿元,同比增长11.9%,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3%。

 

[汽车行业动态]

冲破跨国公司阻力 安全气囊国标有望年底出台

2013-5-28  中国汽车报网

近日,日本高田安全气囊故障引发的大规模汽车召回事件,再次将“安全气囊”推到了风口浪尖。

 

在我国,关于汽车安全气囊的投诉同样由来已久。由于缺乏统一标准,自2009年以来,因安全气囊问题导致的事故纠纷、消费者维权困难事件数不胜数。2011年,我国汽车安全气囊国家标准正式立项,但至今没有出台。

 

今年4月,安全气囊标准研究工作组会议在上海东方久乐汽车安全气囊有限公司召开。会议讨论并修改了《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误作用试验方法和要求》的国家强制标准。

 

参加此次会议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标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孙振东告诉记者:“安全气囊国家标准已经基本制定完成,现在主要做些验证工作,我们的目标是今年底出台。”

 

跨国公司设阻力

 

2006年至2013年,八年抗战尚且结束,为何安全气囊国家标准始终“千呼万唤不出来”?制定过程中究竟存在什么难题无法攻克?

 

一位参与安全气囊标准制定的专家告诉记者,安全气囊国家标准的制定主要面临两方面阻力:一是技术,一是跨国公司。

 

据介绍,外国虽然有一些安全气囊的相关标准,但都没有关于安全气囊误作用的标准。中国制定安全气囊误作用的标准,外资和合资车企认为是在设置贸易壁垒,于是一直在阻挠安全气囊国标的出台。

 

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汽车试验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刘玉光表示:“多一个条条框框对车企来说是一个制约,特别是国外的公司,他们会担心出现不必要的情况,多一个技术规范有可能成为贸易壁垒。”

 

据参与标准制定的专家透露:“为化解跨国公司等各方阻力,我们在标准制定过程中,邀请跨国公司全程参与,并与各方协调解决。”

 

技术问题正解决

 

回到技术层面,中国制定安全气囊误操作标准完全是基于中国的道路实际和车型应用情况,从技术方面来讲具有一定困难。

 

刘玉光表示:“安全气囊什么时候该起爆、什么时候不该起爆,从技术层面来讲,普通轿车与SUV、MPV是不一样的,要把这两个弄到一起形成统一标准,在技术上有难度,当然也不是完全不能解决。”

 

虽然制定安全气囊误操作国家标准过程坎坷,但记者采访了解到大家对该标准的出台都抱着积极的态度。孙振东说,目前标准已基本制定完成,后续工作主要是对标准进行技术验证及取得国内外企业的认同,争取今年年底出台。

 

汽车经销商突破两万家 车企扩网或影响盈利

2013-5-27  《中国工业报》

据盛博 (SanfordC.Bernstein)研究公司发布的报告称,中国市场汽车经销商总数不断增长,到去年已经超过2万家;随着车企快速扩张经销网络,竞争有可能加剧,从而降低经销商利润。

 

以盛博分析师麦克斯·沃伯顿 (MaxWarburton)为首的作者指出: “对于某些较弱的品牌,当前其经销商的销量已经相对偏低,这 (扩网导致竞争升级)可能是一种灾难性的趋势。”

 

盛博在报告中表示,吉利和比亚迪在各车企中拥有规模最大的经销网络,经销店分别达到975家和730家,超过了大众汽车在华两家合资企业中的任意一家。

 

而自主品牌经销店和合资企业经销店相比,单店年销量明显较低,例如奇瑞每家经销店每年销售642辆汽车,远低于业内901辆的平均水平。

 

2013汽车品牌价值丰田位居十大品牌第一

2013-5-27   《广州日报》

 日前,市场咨询公司华通明略(Millward Brown)发布2013年全球品牌价值排行榜,整车类品牌有6家进入前100位。其中,在整车行业中,去年排名亚军的丰田一跃超越宝马,位居十大品牌第一。

 

华通明略通过对全球超过100万名消费者进行调查,并从彭博社和Datamonitor采集品牌公司相关的财务表现数据,以此衡量品牌价值。除了统计品牌价值和变化幅度之外,排行榜还列出品牌贡献等级,即品牌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贡献,根据品牌对顾客购买决策的影响来计算。按照1~5级指数进行量化,数值越高表示品牌贡献越大。

 

  据悉,近年宝马和丰田占据了大多数年份的汽车品牌价值龙头宝座,其中宝马在华通明略排行榜上夺得2010年和2012年冠军,而丰田则在2006年至2009年间称雄,2011年和2013年又从宝马手中收复桂冠。同时,从2013年整车品牌所占的6席中可以看出,日本和德国的汽车品牌分别占了3席,美法意等品牌均无一入百强。

 

[ 润滑油行业动态]

无锡破获特大制售假冒壳牌和美孚等品牌机油案

2013-5-24  中国江苏网

5月23日,无锡警方发布消息,历时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成功摧毁一制售假冒国际品牌机油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7名,捣毁制假窝点6个。

 

  据了解,2010年以来,曹某、金某等人利用租用的厂房,购买劣质润滑油和假冒“壳牌”、“美孚”等商标、标识和包装材料后,大肆制造假冒知名品牌润滑油并销往苏浙沪等地,整个犯罪过程产销“一条龙”。在短短3年时间里,曹某等人共制造假冒伪劣机油2500余吨,涉案金额达8000余万元。

 

  今年2月,无锡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发现线索后,迅速与滨湖分局联合成立专案组,全力开展侦查工作,并在确定主要涉案人员基本情况后,于4月10日,抽调100余名精干警力,组成6个工作组,分赴苏州及无锡江阴、新区等地实施统一收网行动,一举抓获17名涉案嫌犯。

 

  5月20日,权威机构给出鉴定意见,确认犯罪嫌疑人所生产销售的机油为假冒伪劣商品。目前,检察机关已对四名主要涉案嫌疑人做出批捕决定。

 

上一页:行业动态周刊3.19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