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周刊 |
发布者:VAUBOW(沃邦)润滑油 点击:4085 |
目录: [宏观经济动态] 中澳启动货币直接兑换交易 3月份CPI同比上涨2.1% 通胀压力降至四年最低点 [汽车行业动态] 主流车企半数年报“泛绿” 利润结构分化 博鳌论坛:中国汽车销量峰值或达4000万辆 [ 润滑油行业动态] 广西柳州警方破获特大假冒名牌润滑油案 [宏观经济动态] 中澳启动货币直接兑换交易 2013-4-9 英国《金融时报》 澳大利亚总理朱莉娅•吉拉德(Julia Gillard)周一表示,澳大利亚元与人民币之间的直接兑换交易将于本周启动。 继美元和日元之后,澳元将成为第三种与人民币展开直接兑换交易的货币。中国央行授权澳新银行(ANZ)和西太平洋银行(Westpac)为人民币和澳元直接交易的做市商。 吉拉德在访问上海期间对记者表示:“此举将给澳大利亚带来巨大优势,不仅有利于澳大利亚的大型企业,还将有意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澳大利亚中小型企业。” 中国和澳大利亚于2012年3月签署了一项货币互换协议,其规模达2000亿元人民币,仅次于中国与香港和韩国之间的同类协议,位列第三。 中国是澳大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在澳大利亚的采购规模超过了该国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主要涉及煤炭、铁矿石等自然资源。 澳大利亚贸易部(Department of Trade)的信息显示,澳大利亚是中国进口产品的第五大来源国,2011至2012年间来自澳大利亚的产品在中国进口总量中占比近5%。 目前中国的实物贸易中仅有一小部分是以人民币结算,但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预计这一比例将在今年底之前升至约15%。 虽然直接货币兑换通道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但分析师预计这不太可能在短期内产生重大影响。 法国东方汇理银行(Crédit Agricole CIB)策略师达留什•科瓦尔奇克(Dariusz Kowalczyk)在一份致客户的简报中写道:“我们预计人民币与澳元之间的兑换交易规模不会很大,因为多数贸易仍以美元结算。但这标志着中澳两国之间在合作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对于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同样意义深远。这也是朝着削弱美元全球货币地位以及增强人民币角色迈出的一小步。” 3月份CPI同比上涨2.1% 通胀压力降至四年最低点 2013-4-9 中国新闻网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了3月份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此前市场普遍预测,由于食品价格下跌和春节因素消失的影响,3月份CPI同比增长或将回落至2.5%左右,通胀压力降至四年来最低点。 刚刚公布的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1%,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进入2时代的判断,但是比大家所判断的还要再低一些。意味着现在CPI已处于通胀压力4年来最低的水平。其中具体而言,城市上涨了2%,农村上涨2.2%,食品价格上涨2.7%,非食品价格上涨1.8%,消费品价格上涨1.7%,服务价格上涨3.1%。 从简单的数字中可以看出,3月份上涨最多的是服务价格。相比之下,农村的价格上涨这一次比城市要再多一些。 从各分类来看,食品中上涨最多的是粮食,上涨了5.2%。这个影响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0.15个百分点。除此之外,上涨最多的食品第二位是鲜果,上涨了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0个百分点。油脂价格上涨也比较多。但是值得关注的是,3月份鲜菜价格下降了10.3%,这个也是对CPI拉动作用比较明显的一个商品类别。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就是猪肉价格,这次下降了5.5%。 食品价格的形成跟春节因素的消失和近期流通环节的因素有关。业内人士分析,3月份CPI涨幅呈现回落趋势可能是临时的状态,并不是持久的行为,整体还是向上的趋势。 据商务部监测,3月25日至31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价格已是连续16周下降,生产资料价格连续第四周回落,这是属于春节后的临时效应。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3月份CPI会有明显回落,主要原因一个是2月份春节和前一个月正好错开,3月份这次回落的比较明显跟错开也有一定的关系;第二个蔬菜价格3月份回落的相当明显;还有就是翘尾因素,3月份也是有回落的。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CPI在3月份有明显的回落,但总体并不是趋势性的回落,像去年曾经到达过的1.7的低位可能是个底部。 此前市场预期PPI仍然呈负值,这一次的数据的确如市场预期一样不太乐观。在3月份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了1.9%,环比持平,涨跌幅度0。除此之外工业生产者的购进价格这一回同比下降了2%,环比下降0.1%。整个从一季度来看,工业生产者的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9%,意味着连续四个季度PPI仍处不乐观的低迷趋势。 很多分析人士认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出现这样的情况,与钢铁还有一些原材料的价格下降有关。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生产资料价格这回同比下降2.7%,影响了PPI总水平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的价格下降了5.6%,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了3.2%,加工工业的价格下降的幅度也比较多,而生产资料的价格却出现了微幅的上涨。整个工业品生产价格、购进价格情况符合市场当前预期。 [汽车行业动态] 主流车企半数年报“泛绿” 利润结构分化 2012-4-7 经济观察网 继2011年国内上市乘用车企业出现净利润大面积下滑的局面后,日前扎堆出炉的汽车企业2012年财报再次重现了这一状况。 年报显示,10家主流上市车企中,除上海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净利润同比增长外,其他6家车企——东风、一汽轿车、一汽夏利、广汽、江淮、比亚迪的净利润皆同比负增长。 在钓鱼岛事件中受挫的日系合资企业的业绩下滑,也直接重创了三大国有车企集团一汽、东风和广汽。 此外,长城继续成为民营车企的盈利先锋,比亚迪则以94.12%的同比降幅居净利润跌幅榜首位。 目前,日系车在华的不确定性风险依然存在,自主品牌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车企盈利翻盘的目标仍十分艰巨。除了限购带来的车市微增长以及合资品牌价格不断下移带来的压力外,盈利结构和企业战略双转型未完成仍是自主品牌经营的风险所在。 三大国企受挫 3月29日,广汽发布2012年财报:全年实现净利润11.3亿元,同比下滑73%。其中第四季度营业收入43.1亿元,同比骤降61%,亏损7.05亿元。 广汽在年报中称,业绩出现大幅下滑的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投资收益由2011年的46.5亿元下滑至26.4亿元,缩水近一半。其中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销量下滑是主因,此外,广汽菲亚特投产初期的经营性亏损、行业竞争加剧以及中心城市限购等原因也导致其投资收益减少。第二个原因是政府补贴由2011年的10亿元下滑至2012年的1.4亿元。 受到波及的还有同样拥有两家日系合资车企的东风汽车。东风集团(00489.HK)财报显示,2012年收入1240.36亿元,按年下降5.6%,纯利润下滑13.2%至90.92亿元。同期政府补贴由去年的4.57亿元增至7.45亿元。 2012年,东风集团累积销售车辆215.54万辆,同比下降0.8%,其中乘用车约174.07万辆,同比仅增5.7%。 东风集团董事长徐平在公告中称,销量之所以出现少有的低于行业增速的情况,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去年9月以来,日系车品牌乘用车销量急剧下降,东风日产、东风本田销量遭受损失,没有达成全年目标”。 虽然一汽夏利目前仍没有公布其2012年财报,但在1月31日已发布的业绩下滑预警中,该公司预计2012年全年净利润为1093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约35%-85%。尽管一汽夏利方面表示,利润削减主要由于关停了部分经济型老产品造成销量降低,但参股30%的一汽丰田才是一汽夏利的主要利润来源。然而,仅去年9月份,丰田就损失了在华月度目标销量的一半。 一汽轿车也陷入了亏损。根据其1月30日发布的预警,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由2011年的2.17亿元急转直下为“亏损50000万元至80000万元”,这是继2011年第四季度亏损5.36亿元后,一汽轿车再度巨额亏损。其销量也明显下滑,18万辆的全年销量,同比下滑了23.7%。 相比之下,与美系品牌合资的上汽和长安是仅有的两家获得净利润增长的上市国有车企集团。 上汽201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809.8亿元,同比增长10.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52亿元,同比增长2.62%。 旗下合资企业长安福特的新产品密集上市,也让长安汽车成功逆袭。长安预计2012年度净利润为约14-16亿元,同比增长44.64%-65.30%。此外,自主品牌业务转型升级初见成效、产品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也被认为是其业绩上升的主因。 盈利差距扩大 自主品牌的盈利格局也在不断分化。在长城以56.92亿元的净利润继续逆势上涨时,比亚迪的净利润却下滑了94.12%。不过对于自主品牌上市企业三强而言,最根本的差距并非利润总额,而是利润结构。 财报显示,长城汽车2012年共售出整车62.14万辆,较2011年增长34.31%,营业收入增长43.4%至431.6亿元,净利润更是达到66.14%的同比增幅,这缘于最重要的指标汽车业务毛利率由2011年的24.91%上升至26.87%。同样,吉利汽车2012年累计销售48.3万辆,同比增长15%,但由于帝豪系列高端车的销量占比已达到三成,直接带动净利润同比增长32%至20.4亿元。 比亚迪则相反,在约8100万元的净利润中,有政府超过5亿元的补助。单就业务盈利而言,比亚迪是亏损的。实际上,2012年比亚迪在汽车业务上的收入微增长了3.11%,至246.45亿元,但由于毛利率降低,同时又受累于太阳能业务的亏损,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降低4.04%。如果说毛利润的提升和海外业务是自主品牌对抗车市低迷的两条腿,显然比亚迪尚未完全站起来。 显然,过去3年,3家自主品牌车企的盈利差距在进一步扩大,尤其是长城与比亚迪,两家公司2010年净利润分别为26.98亿元和25.23亿元,但到2012年,长城净利润已经是比亚迪的约60倍。 不过无论是长城还是吉利,都仍处在转型期。年报显示,去年长城SUV销量达到28万辆,增幅高达90.01%,轿车销量为19.9256万辆,同比仅增长6.27%。改善产品结构成为长城今年的主要战略目标。对吉利而言,重点发展盈利能力较好的帝豪品牌和已经盈利的SUV产品,也是其产品结构调整的主轴。2012年则是比亚迪“三年调整期”的最后一年,“三年调整期的结束意味着比亚迪将正式踏入‘二次腾飞’元年。”比亚迪的业绩公告如此显示。 2013年,比亚迪将推出多款新车来加速恢复汽车业务的元气。比亚迪在公告中表示,得益于汽车销量大增,今年第一季的纯利将较去年同期的2700万元提升超过50%。 当然,随着2013年政府采购自主品牌车型力度的加大,自主品牌车企也将从中受益。 博鳌论坛:中国汽车销量峰值或达4000万辆 2013-4-8 《北京商报》 聚集了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长安汽车总裁张宝林等汽车行业高层的博鳌亚洲论坛汽车分论坛上,被问及中国新车销量峰值的问题上,虽然看法不一,但大部分车企都表示乐观,最高给出了4000万的年销量峰值预测。 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李峰、徐和谊和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认为峰值为3500万-4000万辆,上汽集团副总裁叶永明、张宝林、胡茂元、尹同跃和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认为是3000万-3500万辆,新华信联合总裁兼CEO林雷则相对保守,认为是2500万-3000万辆。 徐和谊认为,判断中国汽车销售峰值的依据主要是我国人口总量很大,市场前景广阔;二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提出“双倍增”计划;三是中国千人保有量目前还很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姚一鸣则表示预测主要基于中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而做的选择。胡茂元则认为:“主要还是考虑到购买能力,中国‘双倍增’计划显示,到2020年GDP平均增长7%,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GDP的增长和汽车工业的增长是一致的。”张宝林则认为:“经济发展城镇化、企业自身努力使中国汽车市场能够达到这个水平。” 不过,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随着因汽车保有量的猛增而导致的一系列诸如环境、能源、交通等矛盾冲突日益明显,政府行政干预的介入力度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这增加了市场走向的不确定性。 [ 润滑油行业动态] 广西柳州警方破获特大假冒名牌润滑油案 2013-3-31 新华网 广西柳州警方31日通报,柳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破获一起特大假冒注册商标案件,一家家族企业用低价润滑油冒充名牌润滑油出售获取差价,涉案总金额超过100万元人民币。 今年2月初,柳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在工作中获悉,柳州市一家经营润滑油的贸易公司经常到市内的一些废旧回收站收购空油桶,收购的主要是规格为200升/桶装的“长城”“美孚”等名牌润滑油空桶。这一情况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经侦查,民警掌握到这家贸易公司是一个家族式的私营企业,在柳州市鱼峰区独静路一偏僻工厂的厂区内有一个仓库,用于存放及加工混装润滑油。 3月6日,专案组民警侦查发现有一辆货车先后将20余桶规格为200升/桶装的“卡力特”牌润滑油卸在贸易公司仓库内。两天之后,贸易公司名下的小货车从柳州市九头山路的一家废旧回收站回收了50多个规格为200升/桶装的“长城”牌润滑油空桶。 与此同时,专案组民警从“卡力特”牌润滑油及“长城”牌润滑油柳州办事处进行查证获悉,“卡力特”牌润滑油是一种低端润滑油,销售价格远低于“长城”牌润滑油;另一组民警调查后证实,这家贸易公司自2012年以来从未向“长城”润滑油柳州办事处购买过规格为200升/桶的润滑油。经深入调查,民警掌握了这家贸易公司通过购买价钱较低的“卡力特”润滑油后再分装进价格较高的“长城”润滑油油桶内出售、以获差利的证据。 3月13日,专案组实施抓捕行动,民警在这家公司的仓库内收缴已使用过的规格为200升/桶的“长城”牌润滑油空桶128个、假冒“长城”润滑油桶23个、假冒“长城”牌润滑油防伪盖1000余个。 经审讯,4名犯罪嫌疑人对其销售假冒“长城”牌润滑油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
上一页:汽车业呼唤汽车强国战略 下一页:行业动态周刊3.19 |
![]() ![]() |